博物館導覽的運用

Calouste Gulbenkian Museum, Lisboa Portugal
by MuseSurvey

運用科技,使得博物館的導覽,更為多元、即時和便利。

博物館借助擴增實境(Augmented Reality, AR)的技術結合APP,延伸展品的資訊,以新的方式呈現展品另一面貌;或是透過社群媒體的力量並結合Beacon,主動推播導覽的訊息。這些導覽的推播內容,可包括文字介紹、聲音、影音甚至展場地圖等。

AR結合APP

「雲觀博」是一款運用AR技術,提供參觀博物館體驗的APP。以運用在蘇州博物館為例。

當觀眾首次進入博物館,可以按其地圖功能,安排參觀動線;或是根據TOP文物推薦,先觀賞重點展品。參觀時,開啟APP掃描陳列展品,即可得出此物件的名稱。




進而進入導覽的情境,有影音、文字的說明,還可留言或分享;或瀏覽其它的展品。



「雲觀博」除了提供導覽外,並提供記錄參觀足跡、收藏等個人化服務,使用者還可進而在線上購買相關商品。

館方並提供免費wifi,供觀眾下載APP,以提高觀眾使用意願。

社群媒體運用Beacon

社群通訊軟體LINE運用Beacon技術,推出活動工具LINE NOW,其中展覽訊息輪播牆,成為一種導覽的新工具。以運用在「Jaime Hayon 亞米・海因的設計狂想亞洲巡迴特展」為例。


到達展場後,先開啟手機的藍芽及定位、並加入LINE NOW後,走進展場即可收到活動簡介。同時還可將展覽訊息分享好友,吸引同好觀展。



走到各分區,就會收到該展區的展品介紹;除了文字說明以外,還提供展品的語音導覽。



同時,提供活動進度的查詢,讓觀眾知道現在所在的位置和看展的進度。



展方使用這套系統取代傳統的導覽工具,並派員在入口處進行使用宣導及協助設定,以提高觀眾使用意願。

使用ARBeacon

使用AR,是透過觀眾使用手機鏡頭掃描物件的方式,而取得資訊;而Beacon,則是一種小巧的實體設備,需將其裝置在固定場域,再向一定距離內的觀眾手機發送訊息。前者是被動的提供訊息,後者則主動的推播導覽資訊。

不論使用AR結合APP或是社群媒體運用Beacon,二者都需由觀眾先下載行動應用程式APP;但第二者應用,需觀眾先開啟藍芽、並加入特定社群。

運用的問題

AR結合APP的運用,館方需提供多處下載點,以免觀眾擠在同一處,影響動線;或需於展前多宣傳APP的運用。此外,APP在掃擋陳列展品時,可能受限網路或是掃描的物件並未提供擴增實境的導覽,觀眾有時會持著手機在展品前駐足很久,或是拿著手機過於靠近展品。這都將影響參觀品質。


社群媒體運用Beacon技術,除需要鼓吹開啟藍芽外,在下載行動應用程式及加入社群上的宣導,也需再著力。而在現場,推播導覽訊息的安排和時機,需符合觀眾的行為;例如觀眾有右轉傾向,訊息要能在進入展區前推播。同時,Beacon有距離的限制,實體裝置在現場的位置,需考量觀眾的參觀情境。




此外,二者都可提供聲音或影音的導覽,在觀眾到達展前,需提醒自備耳機,才能提高使用經驗。